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全五导育人实践的师生成长故事

发布人:黄宏涛 发布时间:2025-07-07 11:38:12 浏览次数:718

东莞城市学院坚守立德树人根本,创新“三全五导”育人模式,构建“思想引导、规划先导、学业指导、升学辅导、就业向导” 五大实践机制,践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育人的生动实践进程中,导师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高效传授者,更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关键引路人。本文将讲述党员教师陈春鸣与学生的故事,展现“三全五导”模式如何有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党员教师陈春鸣坚守教学一线,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我。他怀揣教育理想,牢记为国育才使命;秉持高尚师德,以身作则,树立学生榜样。立足岗位,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学-科研-双创-实践”融合路径;以扎实学识为学生答疑解惑,助力学业进步。同时,他满怀仁爱,关心学生成长,耐心倾听、悉心指导,用实际行动践行育人目标,彰显党员先锋本色。


一、教学革新:因材施教,匠心引领成长之路

陈老师以18年党龄为基,深耕教学十余载,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以“知行合一”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内卷”“鸡你太美”等现象,他善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以匠心雕琢课堂,深受学生赞誉。陈老师秉持“激发兴趣,注重引导,培养自学能力”的教育哲学,紧跟行业前沿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并推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增设《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课程,创新毕业设计模式,探索在传统的结构设计中逐步融入装配式结构设计,只为让学生掌握更前沿、更扎实的专业技能,从容应对未来挑战。


在学业指导中,陈老师以育人匠心精准发掘学生潜能,比如三全五导组里的二年级年级学生卢柄廷,陈老师曾于《理论力学》课堂上发现他虽动手实践能力强、学习勤奋,却因低年级背景对专业赛事望而却步。陈老师主动推送资讯,以“失败无损、探索为要”的鼓励破除学生畏难心理,引导从零积累经验,终在各类竞赛中斩获20项荣誉,实现学业与自信双提升。陈老师深耕教学之余,还主持完成3项省部级教学改革与协同育人项目,获3次教学成果奖,这些荣誉都是他以持续探索践行育人初心,重视教学总结与反思的最好见证。

二、创新赋能:师者领航,以赛促学科研启蒙

陈老师深谙“以赛促学”之道,紧跟行业前沿,将学科竞赛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不仅自己勇于探索新技术,更激励学生拥抱GPT、装配式建筑等新兴技术“先模仿,再创新”“要做就做最好的作品!”这是陈老师在跟学生讨论科研、学科竞赛时候经常讲的一句话,通过参与竞赛与科研一次次地反哺专业课学习,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将实践相结合,在作品优化的迭代中逐步提高了专业能力。

比如,东莞城市学院“三全五导”育人机制中,组里的四年级学生饶逸鸿在大二期间首次咨询课题时,陈老师发现这位学生很特别,遇到问题首先会独立想方设法寻找解决方案,不做伸手党,实在解决不了才积极求助老师,其遇事不依赖、善用资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令陈老师印象深刻。此后,陈老师主动为其推送前沿资讯,助力其主持完成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斩获“挑战杯”大赛奖项1项、国家级及省级学科竞赛奖项6项,通过3项全国性技能证书,发表学术论文2篇,并成功入围“2023年东莞城市学院大学生年度人物”。

另一位成员二年级学子彭建山,他身兼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班级团支书等多重职务,凭借出色的综合素质与责任担当,在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领域屡获佳绩。值得一提的是,在科研方面,彭建山在首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过程中,与陈老师深入交流科研知识后,对科研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结合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战略机遇,联合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展土木与环境交叉学科研究,其主持的“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轻质相变混凝土物理力学研究”项目,成功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攀登计划项目,并在东莞城市学院2025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他凭借不懈努力获得5项学科竞赛奖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同时荣获一等奖学金。作为二年级学生,彭建山正以昂扬姿态迎接未来学术征途上的诸多挑战与机遇,持续书写青春奋斗篇章。


三、生活护航:五心育人,教师传递温情关怀

陈老师提到,东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立菊教授在“争做四有好老师”座谈会上曾说的“教育,乃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也是他的追求并坚持的教育准则。陈老师始终铭记党员身份,将党性修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自担任班主任工作12年来,他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严格而不严厉”的理念,工作出色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目前,他正担任2021级土木工程1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在学业上陈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狠抓学风班风建设,坚持学业预警制度,严格把控批假流程,从细微之处着手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该班学习风气浓厚,在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获奖人次众多。同时,该班团员占比接近70%,且每位团员均在学院各部门担任重要职务,积极履行团员职责,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班级整体勤奋上进,四年间学生受处分人数为零。在2023-2024学年度,该班同学更是收获颇丰,荣获国家级奖项45余人次、省级奖项8余人次、市级奖项3余人次、校级奖项30余人次,并凭借出色的综合表现荣获“优秀团支部”“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陈老师始终秉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理念,将关爱与帮助播撒至每一个需要的学生身边。他不仅对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以及三全五导组里的学生关怀备至,更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所有有需求的学生。他在给2023级土木工程专升本学生授课过程中,陈老师敏锐地察觉到这部分专升本入学的新生,面对全新环境有着诸多陌生。然而,凭借授课建立起的深厚师生情谊,同学们向陈老师倾诉了渴望更多参与学科竞赛以提升自我的心声。陈老师深切理解同学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当即全力以赴给予指导,积极带领他们投身2023年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最终,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斩获国家级奖项2项,且获奖学生全部来自2023级土木专升本1、2班。这部分学生在初入城院的第一学期,便展现出超强的适应能力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联系任课老师获取竞赛信息,不仅充分彰显了专升本学生的优秀品质,更是陈老师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生动见证。


结语

在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中,陈春鸣老师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对学生的关怀早已超越了单纯课堂知识传授。他坚信,每位学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需求与熠熠生辉的闪光点。陈老师主动走近学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用心倾听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与困惑。面对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陈老师展现出卓越的教育智慧,为学生量身定制分类指导方案。对于在学习道路上遭遇困难的学生,他以极大的耐心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精准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专属的学习提升计划,助力学生攻克学习难关;而对于学有余力、渴望挑战更高学术高度的学生,他精心拓展学习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党和国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初审:尹婧涵 复审:黄宏涛 终审:曹镭)




版权所有:东莞城市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
邮编:523419 电话:0769-23382529 传真:0769-23382529 地址: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