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之星”何纯静

发布人:林家驹 发布时间:2025-03-20 20:55:32 浏览次数:956

自我介绍:

姓名:何纯静。

班级:城建与智造学院23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班。

目前是入党积极分子,现担任班级团支书、院团委青马小组副部长。


个人荣誉获得:

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全国三等奖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

第二届广东大学生乡村治理调研竞赛一等奖

东莞城市学院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铜奖

东莞城市学院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

校园一等奖学金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品牌项目”

曾获得“优秀大学生”、“优秀干事”、“优秀工作人员”、“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心怀党志,践行微光

身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与志愿活动中践行初心。

学习上,我保持良好习惯,钻研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志愿活动里,我积极参与,累计志愿时长 400 小时,这是党性觉悟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从群众视角看问题,像菜市场阿姨、快递小哥、残障人士那样思考,以此褪去 “学生气”。党员身份是起点,为民服务永不止步,志愿服务中坚定的初心,会化作紧跟党旗的坚实步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学生,我积极参与各类赛事和实践,开拓眼界、丰富阅历。常记《礼记》中 “致知在格物”,时代给予我们知识,更赋予将知识化为实践的使命。青年求知,不是独行,而是与时代共鸣的知行融合。


Q::如何在繁忙的大学生活中兼顾学习和人际交往?

A:大学生活时间紧,平衡二者关键在规划。每晚我花 10 到 15 分钟,按课程、作业、社团、社交来梳理次日任务。像上午有课,下午没课,我会把下午划分时段,1 点到 3 点做作业复习,3 点到 5 点参加社团或和同学讨论项目。时间分配可采用 “阶段性” 策略,依据开学、期末等不同状态,调整重心。起初安排兴趣活动,期末则专注复习。

而且学习与社交并非割裂。小组作业是社交好机会,既能完成学习,又能增进同学了解。参加社团还能结识不同专业同学,拓宽思维,促进专业学习。所以要找到两者结合点,相互助力。

Q:对于获得一等奖学金有什么样的看法?

A:奖学金是对阶段性努力的认可,但不是终点。看到获奖名单,我既惊喜又平静。惊喜于竞争激烈,同学都很优秀;平静是清楚自己的付出,像为弄懂通信原理公式熬夜推导,为团队项目通宵写方案。

奖学金让我明白 “专注与坚持” 的价值。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难、知识更新快,获奖让我相信,只要踏实努力,即便天赋普通也能找到学习节奏。同时它也提醒我,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重要,比如竞赛实战、团队协作等,这些是奖学金无法衡量的。


Q:有没有好的建议对于学弟学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A:付出不一定都有回报,做事也不都要有目的。但认真完成一件小事,也能收获成就感和幸福。远处目标看似遥远,可每一步都有实际收获。大学不是跑道,而是旷野,生活方式没有绝对对错,持续成长就是进步。就像校园里的老榕树,有人爱树冠,我却更欣赏裂缝中冒出的新芽,那是生命的动人之处。

(初审:尹婧涵 复审:黄宏涛 终审:曹镭)

版权所有:东莞城市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
邮编:523419 电话:0769-23382529 传真:0769-23382529 地址: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