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记忆,点亮信仰之光——城建与智造学院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宣讲

发布人:吴桂煌 发布时间:2024-05-31 17:52:27 浏览次数:1053

红旗渠,地处河南安阳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山西浊漳河)入林的工程。

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一曲民谣,勾勒出林州历史上干旱的悲惨图景。

5月30日上午,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城建与智造学院第一期积极分子第7组同学在7a412开展了主题为“重温红色记忆,点亮信仰之光——红旗渠”的宣讲活动。23电子信息工程2班全体同学参加此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红旗渠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没有依赖国家,主要依靠林县人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而成。

正逢三年困难,在粮食紧张、物资短缺、设备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历经艰辛修建而成。

规模大,参加施工人员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特别是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

无论受益地区和非受益地区都不计局部利益得失,为红旗渠建设贡献力量,特别是81位同志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

小组成员分别从红旗渠工程简介、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宣讲。讲述了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以及建设者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这些困难,创造出一个伟大的奇迹。这种顽强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展主题教育,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焕发时代风采,彰显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光辉旗帜,昭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

其蕴含着无穷的道德力量,引领我们弘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红旗渠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修建红旗渠的过程,是中国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这次宣讲活动让我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拼搏,勤奋学习,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宣讲活动,同学们对红旗渠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次宣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学们对红旗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也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初审:梁斯詩  复审:曹思园  终审:曹镭)



版权所有:东莞城市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
邮编:523419 电话:0769-23382529 传真:0769-23382529 地址: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